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上外附中科学探究实践基地第二期答辩会举行
2019-12-06 10:44:31

科创路上  微光闪耀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上外附中科学探究实践基地第二期答辩会举行

     11月16日,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上外附中科学探究实践基地第二期科创课题结题答辩会在上海技物所1号楼303会议室如期举行。第二期共有49名附中学子,在历经半年完成基地全部课程和课题研究后,18名同学通过自主报名参加了此次答辩会。会议由上海技物所任远老师主持,上海技物所研究员王建禄担任答辩评审组组长,上海技物所研究员郑颖辉、同济大学副教授孙勇、杨浦区少科站副站长周建军和上外附中校长助理黄桂兰老师组成的评审组对学生们进行了评定。

/uploads/image/2019/12/06/f585392087c63d4c42704d617f4508a6.jpg

推优答辩会评审专家会议


答辩中,学生们分别就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概况、实验过程及应用前景等通过PPT形式作了详细汇报。评审组各位老师认真听取了每位学生的课题报告,针对报告内容的关键点和创新点进行了提问,指出了学生在课题报告和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进一步开展相关探索的改进建议。在本次答辩会上,多位学生表现优异,研究思路清晰,敢于质疑和突破,并根据自己实验制作出实践成品,同时积极思考研究课题的应用前景。

/uploads/image/2019/12/06/bb2311d09bb4d77405d3c434657fdb2d.jpg

/uploads/image/2019/12/06/d5a136a417cedd4543799ea2999632d6.jpg

评审专家现场提问学生答辩


会上,王建禄研究员等评审专家对附中学子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术素养赞不绝口。虽然为期只有半年,但是附中学子科技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迸发的灵感和闪耀的科研微光获得了评审组的一致好评。


最终,经过答辩,评审组最终评出12名优秀学生。

/uploads/image/2019/12/06/60148645e189322042b7d0b878a06011.jpg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上外附中科学探究实践基地

第二期优秀学员合影


自学校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建立合作以来,上海技物所为附中把学子培养成为“文理并重的国际预备英才”提供了助力。


附:2019年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科学探究实践基地优秀学生及课题名称

005.jpg

我们来分享一下部分同学们这次课题研究经历的体会:

这一次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科创课题是我参加的第一次正规的研究课题项目,从一开始的迷茫到最后能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果,我觉得也是经历了不少的尝试和挑战的。技物所为我们提供了相应专业知识的课程,让我首先对于光谱的基本知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成为了我后续实验的基础。而之后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则是和指导老师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讨论,从而得到最为合适的研究课题。这一过程中我最初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往往会面临实验室材料和课题本身可行性的限制。因此,在经过了不同的尝试之后,我才最终确定了我的课题。接下来,我学会了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和方法,学会了如何在实验过后去分析在实验中得到的光谱的各种图像和数据,并且查阅论文资料,理解半导体的理论,再应用到实验数据分析中,去验证各种公式和材料性质在我的实验中也是完全符合的,这样才能把实验一步一步推进下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实验结果不够理想,需要重新做实验的情况,所以也需要不断和指导老师交流沟通,以寻求最合适恰当的调整实验的方法。对我来说,这样的经验是十分难得的,让我真正亲身体验了从提出研究假设一直到完成答辩的整个过程,学习到了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也懂得了应该多和指导老师讨论,才能完整地做好整个实验。我也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感谢技物所的各位指导老师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这次实验对我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开始,为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旅程。

高一(6)付万嘉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一开始拿到大的课题分类的时候,感觉每一个课题都离我特别遥远,不知从何挑选。恰巧刚参加完USAD的比赛,从科学这门科目中了解了一些激光的基础知识,我就挑选了光谱分析这一个子课题。

在进行这样的课题研究之前,需要花费一些工夫来学习新的知识,对研究领域要有初步的了解。从前期的光谱技术知识的学习,到子课题方案的设想讨论,再到动手操作实验,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答辩,一整套的模式,都和大学科研项目类似。这种感觉就像高中生提早开启大学科研模式。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最困难的点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子课题方案,既要保证课题的可行性又要具有一定特色或创新,感谢我的课题导师邵军老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也非常感谢陈熙仁老师和马楠老师在我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给予的指导。

技物所老师们对科学的热爱、研究经历、思维模式等都会在我将来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他们在为我们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我们的心里照进一束科学的微光。

高一(6)班王天路


这次的课题研究使我获益颇丰。首先,这次的课题研究让我对机器视觉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之前在机器人社团的时候,我一直对机器视觉这一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但也只是略知皮毛;在课题调研的过程中,我不但对机器视觉的运行原理和实际运用都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学会了自己设计程序和算法,可谓是收益颇丰。其次,课题研究的过程对于我的个人能力来说是很好的提升和锻炼。课题研究并不轻松,从初期调研到实践再到最后的成果展示和论文撰写答辩(还有大大小小的令人困扰的报告),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个人的能力和毅力。过程辛苦,但是完成课题之后的喜悦也是令人感到振奋和满足的。希望大家也能在今后的探究和科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快乐和满足!

——高二(2)程清扬


加入正式的科学研究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是一种新颖的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从生活中获得灵感,怎么去探究问题的本质,怎么去科学有效地思考,继而得以精益求精。科学研究无疑是艰难的,但达到目标的那一刻,却可以收获真实的、满溢上心头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高二(3)唐艺菲


课题研究、科学探索着实需要一个人的无限耐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所做的课题最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时的生活感悟先是引起疑问,再是激发探索精神,直至具体严谨的研究,找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案。科学是要求严谨的,无论是研究还是写论文。在进行这些环节的过程中,除了戒骄戒躁,还要熟悉实验研究的基本逻辑,这样研究才有目的性和条理。这次中科院课题研究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让我体会到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

 ——高二(4)卢易


做课题写论文曾经是我不敢去想,觉得离我十分遥远的一件事情。十分有幸能够参加技物所活动,提前体验做科研的感觉。最开始,看着课题组“无人机载成像光谱仪的技术及应用”很是头疼,因为我事先对无人机和光谱仪都没有很多了解,怕想不出具体的课题题目。但是通过几位导师的授课,我初步认识了它们大致的原理,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导师们给的课题选出了心仪的项目。在之后的研究中,导师们一直在帮助我,给我很多资料,改进我的课题,解答我的疑惑。在课题组答辩时,导师们就我的课题展开了讨论,让我意识到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也让我感受了最后专家答辩的情景。虽然说技物所项目还不能完全称为科研,但是从选题、开题,到文献查找、结题答辩,这些最基本的步骤我都经历了一遍,也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相信对在大学里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最后,十分感谢朱雨霁、陈陆淼等给我提供了诸多帮助的导师们,也非常感谢技物所这个平台!

——高二(5)高吕悦晨


通过这次的探究项目,我完整地了解并实践了科研的全过程,培养了熟练查找、筛选文献的能力,培养了独立提出并解决问题的科研精神。更重要的是,尽管我所接触的只是最基础的理论和最浅显的课题,我终于摆脱了以往对科研项目的“偏见”,发现它并不要求我们掌握完备的知识,使用精密的仪器,只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即使是高中生也可以从零开始探究。感谢技物所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且在我遇到瓶颈时提供的悉心指导。

——高二(4)杨心悦


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可以走近技物所,接触研究员们的工作环境,同时在他们的辅导下完成科学的探究与实践。我在研究员老师的帮助下基本完成了对自己的课题的研究。在技物所学习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过程,而全新的领域和前沿的科技又让我心潮澎湃,深深感觉科研的道路是艰辛而又辉煌的。

——高二(5)刘绪泓


这次课题研究可以说是开拓了我物理学习的认知。本来,作为一名竞赛生,物理在我的眼中就是看书、做题,因此刚刚拿到题目和材料时,我开始就完全采用了读竞赛参考书的方式,希望一字不落地把那本数百页的pdf读完,结果没读几页就被那些公式吓跑了。经历了一定的探索,在老师帮助梳理思路后,我明白了资料只是辅助,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希望的成果以及如何实现成果。于是,我以此为中心,利用思维导图依次理清了大致内容、课题来源、改进方向和改进手段,同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补充相应的认识——这点非常重要,毕竟我只是这个领域的初入者,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且我的题目本身就与实际应用有关,更加不能闭门造车。

综上,我觉得这次科研给我的最大收获,是从“学习”“解决书上问题”到“建立认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拓展。

——高二(1)陆骏杰


撰稿:严荣琴

审稿:黄桂兰

校对:周旭梅

编辑:周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