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韵映华章,论道新篇绽才情——记高二《红楼梦》论文宣讲
2024-04-07 16:30:52

/uploads/image/2024/04/07/9f00db650aaca1f72cb3652d0585fa3e.png

3月11日,高二年级《红楼梦》论文宣讲在艺术中心举行。高二年级同学围绕感兴趣的主题,通过不同视角,展现出各自对红楼梦的理解与解读。语文组五位教师参加评审。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论《红楼梦》中的“乌托邦世界”大观园

高二5班同学聚焦大观园这一在全书中有重要地位的地点进行探究。观园遵循了古代建筑“尊者居中”的说法,在其设计中贯彻了对称性的原则,体现了“借景造景”的独特美学。文学上,大观园中的建筑与人物性格、命运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文学舞台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大观园中秋联句杂谈

高二1班同学从第七十六回中秋节时,史湘云、林黛玉、妙玉的中秋即景联句入手,从诗歌内容、意象内涵、人物命运、情节关系等多个角度对这首长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学们基于文本体会中秋夜的热闹与冷清之对比,通过分析经典意象,推测人物命运和贾府兴衰。


于封建将倾之大厦,见平等新生之曙光

——《红楼梦》中旧式封建社会的解体与新思维的萌芽

《红楼梦》的创作深受当时盛行的自由平等、女性意识思潮的影响,对后世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与女性意识的彻底觉醒起到了推动作用。来自高二1班的成员结合主要人物对封建思想与制度的叛逆行为与清朝封建制度瓦解的时代背景,通过《红楼梦》看旧式封建社会的解体与新思维的萌芽。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红楼梦》:从封建婚姻到现世爱情的启蒙

高二3班同学聚焦贾府所体现的婚姻制度,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王熙凤、贾迎春、贾探春等人的婚姻悲剧。如果说《红楼梦》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映是时代局限性的象征,那么书中宝黛爱情故事中对精神契合与“情”的追求,也标志着清朝的思想转型与对“爱情”的再认识。



谐音背后的《红楼梦》:

府邸兴衰易见“贾”语存,咬文嚼字方知“甄”事隐

高二2班同学聚焦于书中被广泛使用的谐音手法,通过对谐音的载体进行分类研究,在文本中探究这种手法的妙处,从而由浅入深地总结归纳出作者曹雪芹先生使用谐音手法的原因,并从中窥探得《红楼梦》一书的深层思想内核。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红楼梦》与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根源探究

红楼梦是一部女性悲剧命运的交响曲。为探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命运根源,高二2班同学以探春与尤二姐为例,与外国文学《飘》《安娜·卡列尼娜》中描绘的女性形象作对比,挖掘了中外文学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共同根源。



金陵盛世,回首却是,世态炎凉梦一场

——论贾府的衰败之路

高二4班同学以金陵盛世的败落之路为主题探寻了贾府的败落。红楼梦的悲剧究竟是什么呢?是玉失情散的宝黛之悲,是元春逝、探春嫁的离恨之悲、是贾母归天、家亡人散的末世之悲,更是万境归空无可立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凄凉惨剧。

002.png

003.jpg



一等奖

第六组 《红楼梦》与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根源探究

第七组  论贾府的衰败之路

 

二等奖

第二组  大观园中秋联句杂谈

第三组 《红楼梦》中旧式封建社会的解体与新思维的萌芽

 

三等奖

第一组  论《红楼梦》中的“乌托邦世界”大观园

第四组 《红楼梦》:从封建婚姻到现世爱情的启蒙

第五组  谐音背后的《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值得每一位同学阅读与深思。高二《红楼梦》宣讲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红楼图景,以多元解读的方式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贾府的荣辱兴衰之下,亦蕴藏着生命的悲欢,缓缓铺开旧时社会百态,在宏大而又细腻的叙事中,同学们得以穿越自我精神之长廊,放眼古今社会之变迁。


供稿 | 王星霖(学生)

责编 | 李启翔

编审 | 语文教研组